8月16日,是属于浏阳花炮的日子。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浏阳花炮升空而起,将夜空装点得绚烂多彩,为这场体育盛事再添喜庆氛围。
尽管当晚焰火燃放时间只持续了45秒钟,但这是浏阳花炮遇冷两年后重新登上国家级大型燃放舞台,宣告着浏阳花炮的强势回归。新华社、人民网、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全国各级媒体纷纷报道青奥会开幕焰火,没有一篇报道涉及烟雾、噪音等曾让花炮广受诟病之处。
同样是在16日晚上,另外两场焰火分别在长沙、浏阳上演,一场与星姐选举结合,一场展现“湖湘宝地·千年浏阳”底蕴。
三场焰火,不同形式,演绎精彩。
青奥会焰火业内业外皆点赞
8月17日早上7点45分,南京市奥体大街一家酒店餐厅内,就职于国家体育总局的王先生入神地看着央视关于青奥会开幕式的焰火镜头。作为业外人士,王先生对这场小而精的焰火连说了三个“好”字。
作为业内资深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葛光明认为,这场在坊间和主流舆论中深受好评的开幕式焰火,有利于修正外界对花炮的认识,这无异于花炮文化的一场自我拯救。
“现在放烟花,不求大,不求多,放出的是文化,是艺术,重在以精取胜,以融合性的创意取胜。”本次焰火燃放方浏阳市象形精品烟花厂负责人周健说。
以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焰火为例,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焰火规模相比设计之初缩减不少,燃放场地从之前4个减少到当晚的1个,但其依靠对烟花传统文化的全新解读以及出彩的创意,吸引了外界的注意。
除了产品本身安全环保之外,青奥会开幕式焰火融合了青春元素、奥运元素、南京地方特色元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多种文化融合,展现了浏阳花炮独特神韵。
特意从浙江赶到南京看开幕式焰火的四位青年,在焰火结束后追问着当晚是否还有焰火;青奥会导演组给出了好评;往日鲜有烟花镜头的央视,也给了焰火镜头……南京青奥会焰火无疑给浏阳花炮赚足了好评。
丰富燃放形式展示花炮新形象
距离南京800余公里的长沙,同样有一场和赛事相结合的焰火。而这场赛事娱乐性十足——2014年度星姐选举。
“当时是星姐选举节目组的导演找到了我们。”梦想烟花董事长贺建武说,实现这一次合作是因为花炮与星姐选举有着共同元素,那就是“美丽”。
与娱乐节目结合,是浏阳花炮的一次新尝试。贺建武认为,这是花炮燃放功能的新拓展,搭车娱乐节目后,花炮燃放有更多机会重回大城市市场,“跨年晚会,焰火表演,我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将焰火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在浏阳上演的“湖湘宝地、千年浏阳”浏阳传统文化汇报会,则更注重展现花炮文化。“要体现浏阳历史渊源文化特色,花炮是重要元素。”市民政局纪检组长王慈秀说,浏阳“千年古县”申遗过程中,特别增加焰火燃放这一环节,在当天的晚会上,舞龙、舞狮、客家山歌等浏阳传统文化节目与浏阳焰火结合在一起,用最具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的浏阳花炮,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味儿。
不管是娱乐味还是文化味,这些焰火燃放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展现浏阳花炮的正面新形象。现在通过不同形式的焰火燃放,花炮人正逐渐让人们重新理性认识花炮:这是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化,带来美丽与喜庆的艺术。
专家观点
花炮站在新起点
“烟花不仅美丽,确实环保洁净,没有气味和烟雾,感谢你们的智慧和付出。”青奥会开幕式刚一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的潘功配教授陆续收到同事们发来的祝贺短信。此时,作为本次青奥会烟花燃放专家组组长,潘功配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能在青奥会上燃放,对于浏阳花炮、浏阳焰火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了社会对烟花的片面认识。”葛光明表示,烟花是传统文化,值得发扬。关键在于怎么将烟花跟现代艺术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与艺术结合,有时代气息,使这种古老的文化、古老的传统能跟上现代潮流,这样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同时,潘功配认为,浏阳烟花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烟花是文化符号,这次青奥会焰火经过了由不放到放的曲折,这说明了烟花的美无与伦比,“时代在进步,烟花行业也在进步,向外界展示科技艺术之美。
新闻观察
花炮正回归本真
尽管之前花炮行业在销售和燃放上已经有回暖的迹象,但重新登上全国性焰火燃放舞台的意义是不可取代的。
在这一次的亮相中,花炮不再是污染与奢靡的代名词,而是欢乐与美丽的制造者,舆论的转变让花炮终于重新回归了它的本真。
为了等待这种转变,花炮人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从曾经的污染、危险到现在的安全与环保,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的转变,是浏阳数年潜心花炮转型的结果。
现在,舆论开始接受浏阳花炮安全与环保的新形象,接下来浏阳花炮则应该确保每一次在上至全国性焰火燃放,下至小型微焰火燃放中保持这一形象,逐渐形成口碑,走出曾经的雾霾阴影。
无疑,舆论影响曾经让花炮产业遇冷,但借助舆论的力量,花炮产业同样可以重新走进大众视野。这一次,长沙橘洲焰火与星姐选举结合,浏阳周末焰火与千年古县申遗相结合,既是浏阳焰火燃放的新形式,也是极具新闻点与吸引力的活动,浏阳花炮应该积极主动地借助这种有特色、有创新的活动来宣传自己。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