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内,大家都热衷拿花炮文化说事,有的博古论今,确实说得头头是道 ,有理有据,似乎无懈可击。尤其是在讨论反对花炮"禁限放"令、"禁限放立法"、媒体拿雾霾、安全、环保"炒作"等行业敏感话题时,行业内的同志振振有词,据理力争,拿花炮文化力挺花炮。试图想拿花炮文化来为行业"加分",或寻找更多的理由说服别人,挽留或支持花炮。 其实,花炮人喜欢花炮天经地义,但有时让人听得有些疑惑。站在同样喜欢花炮的角度做个明白人,还是想"瞎操心"一回"班门弄斧",跟行业内的朋友聊聊个人"肤浅"的不同的看法。 花炮文化离不开安全文化,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应引起行业足够重视。这话题似乎有点纯粹哲学,但从行业熟知的"小事"说起,应该不难理解。 针对这观点试作分折,这是花炮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独特文化现象。如果有人大谈特谈花炮文化而忽视安全文化,未免有些片面;如果有人想用花炮文化来掩盖行业的"乱象"包括安全生产乱象,是在断送花炮文化;如果有人打着传承花炮文化的旗号,淡化安全监管,排斥安全监管,甚至是同流合污,还牢骚怪话,骂爹骂娘,这是在践踏花炮文化;如果有人一直沉醉于口谈花炮文化实则私底下坑害行业,这是十分可怕的。虽然用多个"如果"作假设,说穿了,在行业内,这不是假设,确属事实。只是行业内某些人已为之,不敢面对,害怕正视罢了。 行业现状一次一次告急,当下行业现状警告我们:披着文化的外衣,招惹安全环保麻烦,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守规矩,遵法度,才是行业的最高境界,才是花炮文化代代传承的"金光大道"。 行业内确有不少人在尽力挽救花炮,努力坚守,不言放弃,一直在期盼,花炮也会有春天。平心而论,是从希望、期待的心理意愿出发,给自己自信、为行业加油。传递了花炮文化的正能量,可喜可贵。但凡从安全角度来讲,光有自信和良好意愿还远远不够,光靠等待也等不来花炮的春天,还得靠行业自治自律、刀俎向内、革除积弊、依法守规,才有希望迎来花炮的春天。 花炮产业不是市场化。在某花炮微信群中朋友圈内讨论过此话题,当时好象是在谈论花炮文化时的一个论点。确实,花炮产业不是市场化,有不少计划经济的影子。譬如,与这行业紧密关联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安全环保、先许可办证后生产经营、何时生产、何时停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怎么贮存运输、怎么规范交易秩序、何时何地燃放、怎么燃放等等都有许许多多规定限制。政府一直在管,而且要管好、管到底的势头越来越迅猛。平时偶尔也听到有花炮人说,这些我们自己能管好自己,不应政府插手。在此劝君说,这是不可能的,现状和事实巳作回答。这些姑且通称为安全文化吧。 当然,行业应当防止"伪花炮文化"和"伪安全文化"搅局。如行业里所谓的:唯传统习俗至上、任性的生活方式、肆意的行为举止、扭曲的思维方式、自私狭隘的价值观念等,就是"伪花炮文化"。然而,漠视生命、缺乏安全意识、疏忽行为安全、忽视系统安全、糊涂工艺安全、放纵自我约束、违背行为规范等,即为"伪安全文化"。在此提个醒,行业应该擦亮眼睛,分辨清楚。 因此,在当下行业不应单纯谈花炮文化,只单单谈花炮文化,显得有些孤立、无助,是残缺不全的;只有安全文化才是让花炮文化传承下去的土壤,这才是当下花炮人应该时刻牢记的道理。(作者声明:授权"花炮网",其他不得使用)
作者张铁明,安全生产学者,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江西省萍乡市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在某花炮主产区长期从事一线安全监管,潜心研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走访调研全国20多个省级市场,专著多篇专业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刋上。创立"安全哥说安全"。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