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3时许,浏阳市中洲烟花金利来分公司大平工区,进效果间的员工李建丽如往常一样,忙着手中的活,对于耳畔传来的燃放声,也没过多注意。而正在观看燃放的中洲烟花部分董事会成员、高管们却因为燃放声而兴奋不已。
“这6件产品是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组装线组装的产品,燃放效果很稳定,意味着公司自动化组装线成功了。”由于一直坚信花炮行业自动化能取得成功,当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中洲烟花董事长李昌开开口的第一个字便是“好”。
而这个“好”字背后,却是中洲烟花期盼了多年的机械化之路。
浏阳网8月24日讯(记者 杨成伟)
结缘 做大做强的梦想有了研发团队加入
早在2004年,出于发展考虑,中洲烟花投资千万,着手在浏阳市金刚镇建立沙江鞭炮厂。考虑到靠手工做难以做大,从一开始,中洲烟花就按机械化操作要求规划厂区。
由于当时结鞭机才刚刚面世、鞭炮生产还是依赖人工操作,“到哪里招这么多人?机械化能否全面实现?”中洲烟花这一大手笔引来了行业内的一些不解。
而异议在两年后才得以消停,2006年,鞭炮生产机械趋于成熟,沙江鞭炮厂刚好建成投产,引进大批机械设备产生的效益让行业瞩目,中洲烟花也尝到了甜头。
感受到“机械化普及是必然的趋势,局部使用机械,带来的变化只是小作坊变大作坊,建立自动化流水线才是行业质变的途径”,与此同时,由于手工生产产能达不到公司供需要求,李昌开将机械化的目光转移到了烟花生产机械上。2008年,经朋友介绍,李昌开结识了上海一个自动化研发团队,彼时,后者正经受创业无实质性进展的困扰。
凭着“去他们公司看了资料以及机械设计理念,感觉很有希望”的第一印象,在随后的两年内,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2010年,双方开始合作,该团队从上海移师浏阳,与中洲烟花技术员组成了技术班子。出于安全和减轻人力的考虑,中洲烟花将自动化研发集中在组架、组装、筑药等三个环节。
波折 自动化之路经历了两年的阵痛
虽然在二者合作之前,上述自动化团队关于“放进去的是纸,出来的是产品”的模拟生产线折服了中洲烟花董事会大多数成员,但在实际过程中,波折却时时出现。
“当时抛出的是想法,想法还需要设备实现。”李昌开表示,由于一切从零开始,当时团队对行业了解得不全面,侧重从科研角度提出方案,没有考虑到企业细微的东西,与生产工艺有一定出入。
就拿自动组装生产线上的压纸粑粑的工序来说,当初的设想是从外面买现成的纸粑粑,再安排人手放好,再压到筒子中。这样的设想没有体现减轻人力的初衷。除此之外,由于手扎的架子不是很规范,在组装时容易产生移位。
“加上当时在自动化方面的投入很多,而收效不是很好,他们就怕投资打了水漂。”李昌开说。这些因素也让中洲烟花部分董事会成员以及部分高管对自动化解决方案产生了疑虑。
“因为当时烟花生产即使使用机械,但也只是局部的,行业内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质疑在所难免。”李昌开微笑之余,也坦言“那时的压力前所未有”,毕竟,自动化方案投入的科研资金已接近2000万元。
而这一切在今年的3月19日戛然而止。6件半成品从进料间进去,从成品间下线,随后高质量完成燃放。
规划 立足提升全行业机械化程度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已试生产的自动化组装生产线,相比之前,节约了7∕8的土地。相比人工,由于流水线更加精确,解决了手工操作中装药不均匀等问题,组装出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从自动组装生产线的一端到另一端,只有200米左右,而我们却走了几年。”李昌开笑着告诉记者,但这不是终点。
目前,中洲烟花筑药、组架等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筑药自动化预计在今年10月份成功,而组架预计到明年6月运行。
“到那时,自动化的阶段性目标便实现了。”李昌开介绍,在自动化生产线试运行,性能得到验证后,预计会于明年在公司已经投产的5大生产基地内推广。
关于自动化的命题,李昌开的论证远没有结束。
据介绍,中洲烟花在浏阳市龙伏镇规划的、预计布局10条自动化生产线的第六大生产基地将成为最能体现自动化产生效益的场所。
“机器吃人?我想不会出现,分流出的人力可以向花炮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转移,何况自动化生产线只是运用在其中的几道工序。异型的产品、小产品仍需要人工完成。在公司自动化布局中,龙伏基地将会是重心,其他基地不会有大改变。”李昌开表示。
同样出于对行业的责任,当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运行成熟后,中洲烟花会通过组建机械制造公司,立足提升全行业机械化程度。
老故事 那次燃放意外差点要了我的命 讲述人:罗斌(燃放作业人员)
我都记不太清那次事故的具体时间地点,只记得在十多年前,燃放地点是在柳州市区的一个公园。
十多年前,浏阳的专业燃放人员还不多,接到单子后,我们只派了几个专业燃放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而安装作业人员是当地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员工。
由于器械缺乏,我们只能把十几箱烟花固定在一个铁架上,当地员工不了解烟花产品的特性,以为铁架固定得越紧越安全,因此把固定钢管的铁丝拧得很紧,以至于钢管把烟花产品都夹得变形了。经过两三天的安装准备,终于到了那个焰火晚会。由于专业人员不够,最后一次的确认检查仓促间就结束了,这个问题在检查中并没有被发现。
一切准备就绪,晚会进入倒计时,我站在离产品十来米远的一颗大树边静待点火。那个年代,没有电子点火器材,点火人员只能拿根香烟近距离点火。
当那个架子上的烟花被点燃时,凭借着对产品的了解以及多场燃放经验,我发觉有点不对劲:多发齐射,大幅偏离了既定发射轨道,隐约间还有几声炸筒的响声。反应过来后,我立即跳到大树后面,离我躲好还不到两秒的时间,就听到一根钢管砸到树干上的声音。待烟花全部放完后,我转到大树的前面,那根钢管把树干砸出了一条约深十厘米的凹槽。幸运的是,那名操作人员跳到了不远处的一条深沟里,只被炸开的烟花产品弹破了一块皮。
这次事故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怕,钢架内的产品都是大尺寸的组合烟花,极其危险。这十几盆烟花既定要放2分钟,结果10秒钟的样子就被放空了,其威力可想而知。如果当时我们躲避不及时,不被炸死估计也会受重伤。
不过,现在有了十几年的燃放经验积累,燃放过程非常安全。根据要求,现在铁架内的产品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且只能放几个产品,固定钢架也用橡皮筋代替钢丝。橡皮筋的弹性很强,在固定好钢架的同时也不会夹坏产品,而且电子点火设备的点火可以远距离操作,类似事故能完全避免。(记者涂丽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