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放鞭炮,在除夕守岁或亲朋相聚之时,喝点小酒、打打麻将,一直以来都是农历春节的传统项目。但现在可倒好,城市农村不仅都不允许搓麻将了,就连燃烧烟花炮竹了也被禁止了。
搓麻将难脱涉赌嫌疑,燃放鞭炮容易污染环境,为了社会治安和环保事业,禁也就禁了。但不曾想,有些地方居然还发布了这样的通知:“春节期间不许挂灯笼、不许放鞭炮、不许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贴春联。”甚至,还有地方连祭祀拜节也不允许了,更不允许上坟烧纸。
什么都不允许,什么都要禁止,年味就越来越淡、春节就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了。就像网友所说,“这也禁止那也禁止的,还过什么年啊,干脆直接把春节这个节日取消得了。”难怪人们普遍感觉,春节和双休日已没啥两样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传统民俗正在渐渐远去。
当然,也有人说,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春节的习俗、节日的文化,也都应当作出与时俱进的变革。我们承认,把春节放到整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来看,它确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设若据此就将年俗文化说成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甚至意欲扼杀殆尽,那便是一种亵渎、一种罪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些年来,起源于西方的不少节日,比如情人节、圣诞节,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而我们却在一边高喊对“洋节日”少一点盲目,一边糟蹋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趋向卑微,西方节日文化自然就会产生吸引力,在神州大地肆意蔓延。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把传统扔得太快,就会出现文化上的失落与空白,还会接踵出现外来文化的“倒灌”和民族心理的失衡。“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春节都已不再像春节了,人们又岂能不在无所依傍的经裂纬断中,迷失自我、落入空茫?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承载着老百姓辞旧迎新、举家团圆、祥和喜庆等等诸多沉甸甸的亲情伦理、美好祝愿。所以,无论是在文化价值层面,还是在精神内涵层面,它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忽略这一点,“复兴华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优越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
然而很是可惜,很多地方不许民众放鞭炮、不许民众贴春联、不许民众挂灯笼,甚至也不许给长辈磕头拜节、给祖先上坟烧纸了。也正是这诸多的“禁止”和“不允许”,让中国的传统出现了某种断裂,让春节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走向了失落,让这样或者那样的“自信”成了一种在外来文化“倒灌”之下的“强灌”。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靠中国传统文化来支撑的。在中国的年文化中,燃放鞭炮和粘贴春联虽然有点因循守旧、有碍市容,却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祭祀和拜节虽然程式俗套、具有“迷信”的嫌疑,却承载着道德伦理,也有利于增进了人际交流与文明的深化。这些环节都被舍弃了,春节还是中国人的“年”吗?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该是“强迫式”的文化对抗,更不该是“扼杀式”的强势干预。保卫春节、保护“年味”,是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李吉明)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