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通过20余分钟的时长,较为详实的报道了对烟花爆竹禁放、限放的理解与分析,并且通过对北京、江苏、上海等几个大城市政策的比较,透露了官方媒体对烟花爆竹禁放还是限放的态度。
经过长时间的雾霾时间,民众及媒体对“烟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元凶”这一观点已然推翻,报道中也较为客观的阐述了烟花爆竹短时间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新闻的主要论点也不在烟花爆竹是否污染环境,而在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哪个是更为进步、民主的做法。从论点上也能看出,烟花爆竹所谓的严重污染本就清者自清,这个不白之冤也在时间的洗礼下慢慢昭雪。
2016年以来,央视罕见的多角度报道了烟花爆竹,同时媒体态度也越来越客观明确,这一方面说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环保安全上做的功夫开始得到了社会与媒体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众与媒体对烟花爆竹的所谓污染也越来越清楚客观。
同时,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转型的要求也迫在眉睫,对待烟花爆竹的态度正如报道中竹教授所言,其实折射出的是执政方针的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宗旨是对民众愿景的尊重和宽容,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要更民主和智慧,拍屁股一刀切显然是没有考虑到管理成本与施政效果。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汇集,烟花爆竹近年来严峻的媒体形势已经开始缓和,严苛的政策寒冬也正在慢慢消散。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如果继续强化文化宣传、产品研发,烟花爆竹是不会出现大的滑坡,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