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晚报讯12月15日下午,31岁的退伍消防兵卢宇丹从泰州赶到建湖,来参加一场特殊的老兵聚会。“10年前,我们都是‘12·15’建湖华泰药料厂爆炸事故的亲历者,这条命真是差点就没了”。他说,当时十多位消防官兵全力救援两个多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关键时刻上级决定:消防人员全部撤离现场,三公里内老百姓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结果,这场爆炸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说起当年决策者救援者成功处置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老兵激动不已;看到建湖今天的发展,老兵们感慨万千。当时还是新兵的李海洋记得,“第一次经历花炮厂爆炸,从那以后,全县花炮产业开始整治,我们消防兵没再遇到过类似火情。”2005年“12·15”大爆炸前,花炮产业一直是建湖县主导产业,有33家花炮生产企业。昨天,建湖县安监局烟花爆竹科科长乔广龙告诉记者,“2006年元旦起,全县开始整治花炮产业,至2009年底,小企业全部关停,剩下12家花炮行业的规模企业,都是当时的纳税大户。”2010年省里出台文件,要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一个不留,建湖也彻底关闭了所有花炮厂。
在乔广龙看来,花炮企业的式微,并没有影响建湖县域经济的发展,建湖的几个优势产业正悄然壮大。记者了解到,建湖已将原来花炮、化工、农药等6大支柱产业,逐步转型为石油机械装备和节能灯具两大优势支柱产业,生物工程和航天航空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全县经济结构变轻、变高、变绿。原先占据行业鳌头的建湖花炮实业公司已转型文化产业,目前从事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策划及高端产品的设计、外包,另有多家企业转行投资机械、新能源等项目。近些年,全县花炮业存量资产和工人大多被石油机械装备和节能灯具企业并购、重组、安置消化,实现了花炮产业转型的“软着陆”。
如今,“建湖花炮制作工艺”已被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昔日占据大量土地的花炮厂故地,不再有花炮光亮的闪烁,却迎来更大的“发光”:华泰药料厂原址重新规划,变成了开阔整洁的绿化带。在高作镇盛泰花炮厂原址,占地50多亩的厂房已拆除平整,盖上了新厂房,73岁的门卫张仁兵告诉记者,这里正投产1.2亿资金生产节能灯具,新建的企业仍旧请他“守大门”。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