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两季特别是两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生产、销售的旺季,也是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烟花爆竹安全在岁末年初突现出它的重要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和谐和大局的稳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烟花爆竹安全工作,切实加强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今年烟花爆竹事故进入第四季度后依然呈频发态势。分析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高风险带来的高利润,使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不顾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非法违规生产。据统计,今年1至9月,全国共发生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37起,死亡65人,分别占烟花爆竹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39.8%和47.1%,其中较大事故10起、死亡37人,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66.7%和62.7%.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一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生产旺季,不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超许可范围、超能力、超药量、超定员组织生产的“四超”现象突出,经营意识差,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购销非法烟花爆竹产品,经营达不到安全要求的烟花爆竹。一些批发企业贪一时之得,违规采购,与非法生产商狼狈为奸,埋下了事故的隐患。
三、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部分群众和一些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烟花爆竹生产非法用工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不到位,群众对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打工挣钱上,出了事也不知道怎么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就纵容了不法的生产企业。
四、安全监管不到位。包括非法生产经营在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都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防检查能力,尤其是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要实施有效的监管,就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监管执法队伍,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全民参与,共建安全。
目前,烟花爆竹监管重点在基层,在县乡两级。在县级,相关机构设置各地不平衡,有的已设置,但缺人员缺技术缺经费;有的正在建设中;有些地方烟花爆竹监管机构设在经营单位(如供销社)。在乡镇,相关机构设置刚起步,存在有责无权的情况。此外,也存在行政命令强于法律规定的现象,一些地方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为确保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监管,存在“让你管,你就能管;不让你管,你就管不了”的情况。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任务艰巨,要确保节日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下大力气,切实加强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发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实施综合治理。为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一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对安全生产的支持力度。由于利润高,造成“一哄而起”的现象,国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高该行业准入门槛,减小其利润空间。如烟花爆竹行业,就可以提高安全准入标准,严格许可制度,并从源头上控制总量。
二是严厉打击高危行业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政府必须加大对该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不能让违法者无关痛痒,而要让他们有切肤之痛,让企业有前途之忧,用法律让企图进行非法生产者望而却步。严格执法可以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并能让其他生产经营者望而生畏。
三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真正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共同构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政府通过实施有效监管,督促企业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企业要从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出发,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企业领导人和经营管理者要自觉接受政府的依法监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社会的广泛监督,确保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在本企业的贯彻落实;要依法依规,自觉保证和增加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加强改进安全基础管理,搞好安全教育培训,排查和治理隐患,创建安全型企业;坚决纠正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倾向,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四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从现有的事故分析,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80%的事故是由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三违”现象存在的根源,就是员工安全素质偏低与新型工业化的高要求不适应,落后的意识与先进管理不适应,松懈的思想观念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适应。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素质是解决“人”行为安全的保证,各级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教育培训措施,结合岗位特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努力实现对从业人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训的目标,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同时,强化培训责任,建立上岗培训确认制,谁负责培训谁签字,谁培训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逐级落实培训责任。
五是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实现烟花爆竹有效监管。由于基层安监机构、人员配置等存在的问题,存在执法监管不到的情况。建议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监管面的大小,借鉴公安人员配置原则和方法,合理地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监管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要结合烟花爆竹违法生产经营特点,重点加强县乡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增加乡镇一级对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职能。
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监管的措施
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应重点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认真履行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主体责任,采取召开会议部署、组织开展检查督查等多种形式,确保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及打非工作取得实效。公安、安监、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确保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及打非责任的落实。
二是科学布局、从严控制、依法许可。节日期间的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工作要按照“数量从少、条件从严、依法许可”的工作思路展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设点、总量控制、方便群众、确保安全”的原则,强化经营业户的安全经营意识,增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是强化监管、着力打非、确保安全。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周密、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协同作战,强化日常监管,突出抓好烟花爆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隐患分类治理程序,严把整改验收关,同时着力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公安牵头负责,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紧密配合”的打非工作机制,确保“打非”高压态势。
烟火药制造中的安全管理
烟火药制造过程是将氧化剂、还原剂及粘合剂和特种效应的化工原料按花炮产品的不同要求进行工艺处理的全过程,由于操作人员与药物特别是混合后的药剂直接接触,因此它是花炮生产中最重要、危险程度最高的工序之一。
1.原料准备
烟火药制造过程中,影响和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因素,除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外,最重要的因素是烟火药原料的质量。烟火药的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原料质量标准,并且有产品合格证,进厂后应通过化验和工艺鉴定后,方可使用。由于花炮生产中所用的化工原料质量虽然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可能由于其标准制定时并未充分考虑到花炮生产的特性,即使理化检验时原料质量指标过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但用来制作烟火药时又不合要求,因此对化工原料进厂后需进行工艺鉴定合格后,才可使用,以充分保证烟火药乃至产品制作的质量和安全。在备料和使用过程中不能混入对药物增加感度的物质。化工原料贮存条件差或贮存时间长时,与空气中的氧、水分缓慢反应就会变质。因此出厂期超过一年的原材料,必须重作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粉碎、筛选
粉碎、筛选是将干燥的、无杂质的药物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使其达到规定的细度。
粉碎应在单独工房进行,粉碎前后应筛选掉机械杂质,筛选时不能使用铁质等产生火花的工具。烟火药所用的原材料只能分机单独进行粉碎,感度高的物料如氯酸盐应专机粉碎。其它药物共用工房和粉碎机必须在粉碎完一种药物后,将工具和粉碎机清扫干净后,才能再粉碎另外一种药物。
黑火药所用原材料一般可采用单料粉碎,但应尽量把木炭和硫磺两种原料混合粉碎,因为硫磺属高绝缘物质,极易产生静电积聚,当硫磺与木炭共同粉碎时,硫磺则失去带电性,可消除静电积累,减少药物自燃自爆的可能性。同时二元混合的工艺质量也要好些。条件较好的厂,因工艺需要,黑火药可进行三元球粉碎,但一定要专用工房进行,应有防爆设施,应隔离传动。
机械粉碎物料的注意事项:
a粉碎前对设备应进行全面检查,并认真清扫粉尘。
b必须远距离控制,人员未远离机房,严禁开机。粉碎工房与周围工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标GB50161-92《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要求。
c进出料前必须断电停机,并应停机10min,保证充分散热时间,以防机械过热而引发事故。
d粉碎时应注意通风散热,防止粉尘浓度超标。粉尘不但损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粉尘浓度高容易产生粉尘爆炸。
E粉碎、筛选机械,应有良好的接地导电装置。
湿法粉碎,严禁物料泡沫外溢。因湿法粉碎的物料一般均为低燃点化学物质,如果泡沫外溢,则水分蒸发,残留的干燥状态的低燃点化学物质,受到轻微的激发能后就有可能产生燃烧而诱发事故。
粉碎后的物料应按要求过筛,并且包装后,在包装上贴上标签,注明品名、规格重量、日期等,盛装烟火药原料的包装容器,必须使用不与内装物起化学作用的材料制作,最好是使用加盖防潮容器。
3.配料、混合
配料、混合是将各种药物原料按照配比,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均匀地合并到一起,使各成分充分混合,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由于烟火药剂混合后其敏感度极高,当充分混匀时其危险性最大。配料、混合时称量原料所用的称盘和秤砣等不能用钢或铁制品,以防碰撞、摩擦而引起事故。称量好的药物原料应分批送入混合工序进行配制混合。药物混合应在专用工房内进行,严禁在仓库或其他操作工房进行配料混合。工房应单独建设,与相邻工房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这一操作过程应坚持“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严防碰撞和摩擦。
干法混合时宜采用木转鼓、纸转鼓或导电橡胶转鼓等设备。手工混合应采用导电橡胶工作台或木质工作台,垫上韧性好、拉力较强的牛皮纸,将称量好的各种原料药物轻轻倒在纸上,反复掀动纸的四角,每掀动一遍均用手轻轻将药物拌一下,直到药物拌和均为止。混合低感度药物可用80目绢筛过筛,然后用手轻轻将药物拌匀,反复3至4次即可。混合好的药物应及时送中转库。
配制含氯酸盐等高感度药剂时,必须有专用工房,使用专用工具,并应有防护设施。工房如需改作它用时,应重新清洗干净,方可使用。
湿法配制含铝或铝镁合金粉的烟火药时,应及时做好散热处理。
黑火药在进行多元球混合时,应在单独工房内进行,远距离操作,并有防爆设施。
4.压药与造粒
压药与选粒应在专用工房中进行。使用机械压药与造粒时应单机单间,隔墙传动。工房设备、电器均应符合《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要求。
手工压药、造粒时,每间工房定员不能超过3人,每间工房药物的停滞量不能超过5kg.压药造粒时,除操作人员外任何人不能进入工房内。
压药造粒一般应采用湿法生产,尽量降低药物的敏感度,压药造粒过程中如有严重发热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将药物摊开散热,并立即报告安全部门进行处理。机械造粒时药物温升不能超过20摄氏度,如发现机器运转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停机寻找原因,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消除不正常现象后才能重新工作。如需修理机械,应将其房内和机械设备上药物清除干净后进行修理。湿法制成的亮珠,必须摊开放轩,摊开厚度不能超1.5cm,亮珠直径超过1cm时,其摊开厚度不能超过亮珠直径的2倍。防止热量积累引发事故。
亮珠中水分越少,感度越高,因此筛选亮珠必须在未干透之前进行,避免因亮珠与筛子或亮珠之间相互摩擦而发生事大故。每次药物停滞量不能超过3kg.由于烟火药中使用的粘合剂种类很多,其酸度会影响烟火药的安定性和化学物理性质,因此要求粘合剂的pH值控制在6-9.
5.药物干燥
为了减少药物的水分,保证烟火贮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燃烧效应,药剂必须进行干燥,药物干燥是比较危险的工序之一。
严禁用明火直接烘烤药物,可采用的干燥方式一般有:
a日光干燥。这是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干燥方法。这种方法可节约能源,节约投资,简便易行,但受气候的影响,仅局限于晴天进行。阳光不足,干燥不充分。夏季阳光充足,但气温过高,又容易发生事故。晒药的晒场要平整、光滑、无砂石。不能将药物直接摊在水泥三合混泥土场地上晾晒,只能用木盘或篾盘垫上牛皮纸,然后把药物摊在纸上晒干,这样不但安全,而且收取方便。
B热水或低压蒸汽取暖干燥。采用这种方法,温度容易控制,比较安全,应注意不能使用肋形散热器或肋形水暖管。
C热风干燥。这种方法热效率较高,干燥速度快,容易干燥充分,对于某些含铝的亮珠干燥特别适用,但应注意绝对不能热风带火星进入干燥室,并且风速不能大于1m/s.循环风干燥应有除尘设备,除尘设备应定期清扫。
d红外线或远红外线干燥。这是一种较先进的干燥方法,这种干燥方法热效率较高,干燥速度快,使用安全可靠,但应注意热源与药物之间应有可靠的防护装置。电器安装应符合《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干燥药物,均应达到如下要求:
a药物干燥过程中,不能翻动和收取,必须等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入库收藏,未干透的药物严禁堆放和入库。
b干燥后的药物,水分含量应小于1.5%.
c被烘(晒)的药层厚度不得超过1.5cm.
d烘盒、烘架、烘热干燥工具均应为竹、木、纸质材料,不得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器具。
E烘房内应设置自动感温报警装置。
F有专人看管,烘房看管人员应严格控制烘房室内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0摄氏度,所烘药物要与热源隔离,其最小距离为30cm.
烟花爆竹厂内运输的安全管理
1.运输车辆的安全防护
搬运烟火药的运输车辆应使用汽车、板车、手推车,不许使用三轮车和畜力车,禁止使用翻斗车和各种挂车。运输时,遮盖要严密。在危险品生产区和总仓库区用手推车和板车运输危险品时,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手推车、板车的轮盘必须是橡胶制品,应以低速行驶,机动车的速度不得超过10km/h.进入仓库区的机动车辆,必须有防火花装置。
2.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装卸作业中,只许单件搬运,不得碰撞、拖拉、摩擦、翻滚和剧烈振动,不许使用铁撬等铁质工具。
3.厂内运输途中的相关规定
运输中不得强行抢道,车距应不少于20m,烟火药装车堆码应不超过车箱高度。厂区不在一处,厂区之间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应遵守厂外危险品运输规定。
危险品生产区运输危险品的主干道中心线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距A级建筑物不宜小于20m;
(2)距C级建筑物不宜小于15m;
(3)运输散露危险品的道路中心线距有明火或散发火星的地点,不应小于35m;
(4)机动车在A、C级的建筑物门前装卸作业时,宜在25m以外进行;
(5)机动车辆进入危险区,必须有防火装置;
(6)厂区不在一处,产区之间的原材料、半成品运输应遵守厂外危险品运输规定。
注:以文章含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