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邓小平曾经这样指出。但在向全球市场供应了十多年的廉价稀土后,中国官员们开始担心是否还有足够的原料来支撑自身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雄心。如同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玩手中的筹码一样,中国期冀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环球企业家》获悉,7月15日,一场罕见的高级别会议以非公开的方式讨论了中国稀土行业整合的路线图。包括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海关、环保部、科技部在内的国家七部委均派要员参加;与此同时,包括中国有色集团、五矿集团在内的多个央企管理层亦高度紧张,纷纷飞赴江西、湖南等稀土主产区督战,推进资源整合;还有消息人士向《环球企业家》透露,包括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等省区主要国有矿山,也同时召集会议,商讨成立稀土价格联盟的可能—这些似乎都预示着,急风暴雨式的中国稀土整合即将拉开大幕。
6月20日前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连续做出三次批示,责成工信部拿出更为细致的整合方案—消息人士向《环球企业家》透露,今年以来的6个月内,温家宝已针对稀土行业整合做出了13次批示,这是自2000年中国对稀土实施开采配额制度以来,头一次被决策层如此连环紧密的过问。联系到5月底国土资源部对7种优势矿产的进行整治、工信部发布“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中国毫无疑问正在加快对稀土的强力整合。在此之前,中国政府还连续5年削减了稀土出口配额。
整个中国稀土行业的年产值不超过300亿元,从单纯的经济账来看,决策层委实有点“小题大做”。但决策层的账本并不是这么简单。从电动汽车至节能灯泡到大型风力发电机,乃至多数精密医疗仪器,都依赖于稀土元素才能存在—丰田著名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irus)的电机需要1公斤钕,其电池也采用了10公斤到15公斤的另一种稀土金属镧。虽然稀土作为“工业味精”的重要性早已人所共知,但只有在近年全球掀起绿色技术浪潮后,人们才明白中国人手里拿的是最为关键的筹码。事实上,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领先世界的日本,其稀土100%依赖从中国的进口。丰田和日本其他大型汽车生产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寻找稀土。外电宣称,借助稀土,中国将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而更有悲观人士认为,如果中国继续大幅削减稀土出口配额,任何公司都将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风力涡轮机或混合动力汽车。
与此同时,自2010年两会以来,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已数次被温家宝表述为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这些无一不需要稀土资源的支撑。对外钳制竞争对手,对内满足低碳产业体系之需,这正是中国稀土整合加速的大背景。
“中国稀土以高产量和低价格满足了全球稀土市场。”美国稀土资源研究权威、美国杰克利夫顿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利夫顿向《环球企业家》指出,“如此低价的稀土几乎让所有外国矿商停产,并让中国成为过去十年间世界唯一的稀土供应国。”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过去二十年却将价格压至“远远低于其价值”的水平之下。与1998年相比,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价格却降低了36%。
现在,故事似乎被改写。中国政府对稀土矿的强力整顿颠覆了全球价格体系,稀土价格自2009年以来迅速飙升—以氧化镨钕为例,已超过同比价格一倍。对于习惯使用中国廉价稀土矿物的制造商而言,这一游戏规则的改变如同当头一棒。
中国式铁腕
6月底,美国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政府已要求工会和企业提供中国囤积稀土的证据,并将提交WTO用以对中国的指控,他们的担心看上去不无道理。从今年开始,白云鄂博矿区的主要矿商包钢稀土,开始分5年对30万吨稀土矿产品实施战略收储。这一矿区一度提供了全球43%的稀土。
与此同时,中国政策制定者在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稀土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并在未来6年内,不再批准新的稀土矿采矿权,对于已有的稀土企业,将着重从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情况和管理水平等三方面入手实行淘汰。而现存的100余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减为20家左右。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向《环球企业家》指出,这次决策层开始重提地方政府问责制,这一过往调控的杀手锏是否真能改变稀土行业肌理值得期待。
|